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设计
上海天聿格律师事务所 刘清林
一、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其他战略的关系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一般包括知识产权研究与分析、知识产权产出、知识产权获取、知识产权维护、知识产权开发利用、知识产权风险管理这几个部分。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业务战略、创新战略有着重要关联,三者相辅相成。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和施行必须以业务战略和创新战略为基础,而知识产权战略对于保障业务战略和创新战略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作用。企业在发展市场、拓展业务的过程中,会不断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前景进行创新开发,各种商标、新作品、新产品、新技术、商业秘密等都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目的就是对这些重要的知识产权进行管理、开发利用、保护等等,从而帮助企业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二、设计理念
知识产权应当为企业的商业运营服务,促进企业商业化发展,因为企业知识产权的商业化价值在现代商业环境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种商业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知识产权能够给企业增加营收,一个有着高价值知识产权的企业能够掌握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收益的能力;另一方面,知识产权也能帮助企业制约竞争对手的行动,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能够保证自身更稳健和长远地发展。
因此,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在设计时,首先应与企业业务战略、创新战略保持一致,要注重评估知识产权内外部环境,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其次,制定的知识产权战略应当能够指导和评估知识产权规划、方案,并且能够促进其管理体系持续优化、改进;最后,在战略设计时要明确风险偏好、符合性、绩效和审计等要求,要不断对战略设计进行评估和监督。
三、具体步骤
企业在制定知识产权战略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
1. 知识产权审计与评估
对企业现有的知识产权(专利、商标、版权等)进行全面审计,并评估其商业价值和法律风险。
2. 制定战略规划
根据企业的整体性战略,确定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目标,比如增加企业收入、保护市场份额、提升品牌形象等等。确定目标后,针对目标设计具体的实现路径和时间表。
3. 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创新能力
对知识产权研发部门要增加资金、资源投入,来鼓励其技术创新。对企业内部员工提供知识产权相关的培训,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创新,营造良性的内部竞争机制。
4. 完善保护机制
对新发明、新创造、新的艺术创作,要积极、及时地申请知识产权,并定期的维护和更新。可以建立知识产权侵权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其他组织和个人的侵权行为。
5. 商业化运营
首先,可以通过技术转让、许可等方式,将企业现有的知识产权转化为经济价值;其次,可以将知识产权融入产品开发中,通过市场推广实现商业化运营。
6. 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针对企业商业经营以及知识产权的具体情况,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办事流程。并且,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负责知识产权的申请、管理、维护和商业化运营工作。
7. 合作与联盟
与外部的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畅通技术人才流通渠道、建立内外部人才合作机制,促进技术研发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并且,可以加入产业联盟,共同应对知识产权挑战,推动行业发展。
8. 风险管理、法律维权
完善风险防范机制,降低企业知识产权的风险。在发生知识产权纠纷时,及时采取法律措施以及其他合理方式维护企业利益。
9. 持续改进与优化
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情况要定期评估,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与更新,并根据企业与市场的新情况及时补充与调整。
四、经验借鉴
为了设计出更好的知识产权战略,企业可以借鉴一些成熟、先进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经验,各企业在实践中已经有了不少经验和成果。我们不仅可以从一些官方标准文件中寻找参考,也可以学习一些著名企业制定知识产权战略的经营。
(一)规范文件
比如相关的国际标准文件《创新管理-战略情报管理的工具和方法-指南》(ISO56006)中就有流程指引,如下图所示:
我国国内也有可供参考的规范文件,本部分的第二节将专门针对2024年新出的《企业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要求》进行解读,本部分不再赘叙。
(二)著名企业实例
1.IBM公司
IBM公司,全称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一家成立已满100年的巨型公司,IBM鼎盛时市值相当于美国GDP的1/4,员工多达40万人,就连微软、英特尔也不是它的对手,是名副其实的蓝色巨人。但是近年来却逐渐衰落,在全球范围内推进裁员。研究IBM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其兴盛与衰败的因素。
IBM设有知识产权管理总部,负责公司所有的知识产权管理事务,对知识产权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总部内设两大部:法务部和专利部。法务部负责相关法律事务,专利部负责专利事务。专利部下设五个技术领域,每一个领域由一名专利律师担任专利经理。IBM的IP总部管辖世界各地子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各子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除依隶属关系向主管做业务报告外,也受公司知识产权管理总部极强的功能性指导,依公司知识产权管理总部的统一政策来运作。
IBM公司为激励公司员工进行发明创造,设立了累积计分制的奖励方法,即对申请专利的发明人给予计分,1项专利为3点,同时可获1200美元奖励;点数累计达12点,再加1200美元奖励。发明人若是第一次申请即获得专利,即可获首次申请奖,奖金为1500美元。此外,公司每年举办一次盛大的科技发明奖颁奖仪式,100名获奖员工将分享300万美元的奖金。IBM总裁亲自颁奖,在精神和物质上鼓励发明者。仪式后,发明者可以度假3至4天,费用全部由公司承担。
作为曾经的IT公司巨头,IBM对于技术的敏感性毋庸置疑,但和一些年轻的创业公司相比,IBM内部相对封闭式的思维模式,导致其很难为新技术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
在上世纪PC称霸时期,IBM是通过封闭式创新模式的优势,迅速占据了领导地位。但这样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虽然在当时适应IBM的发展与壮大,不过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IBM的IP部门并没有跟紧变化,没有做好战略的后续更新和优化。战略决策失误、以及对新技术的适应不足等诸多原因造成了近些年IBM的衰落。
IBM让一些前沿技术紧紧握在手里,很少对外进行授权。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搞新技术需要高资金、高投入,这就导致投资者更偏向巨头企业,而这些企业也靠着独有的技术垄断市场,并拿下重要客户。在当时,客户对于技术转化速度的容忍度远比现在高得多,但随着竞争对手不断推出新业务,客户对于技术商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IBM 这种体量过于庞大的企业来说,并不能对每一项业务做出及时反应,“太慢”、“太官僚”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IBM在路易斯·郭士纳到来之后也曾大刀阔斧改革,在经历一系列的裁员及整合后,IBM转亏为盈,而且在商业模式上进行了创新,逐步向服务型企业转型,强化了IT服务的职能,并将全球服务业务独立出来,成立全球服务部。这一举措确实是重新确立了IBM在IT行业的领导地位,但仅靠业务调整和裁员,并没有改变IBM封闭式的思维。手握技术,并不代表商业化成功,一边创新又一边保守,导致IBM在很多事情上起了大早、赶了晚集。
IBM曾经也是一家隐形的半导体巨头,全球第一颗2nm芯片就诞生自IBM的团队。而在这之前,IBM可以自己制造存储芯片,制造光刻胶并推出了自己的3D芯片堆叠技术。另外,IBM在半导体材料、芯片架构领域都有所成就,包括2021年推出的2nm工艺制造,也早于台积电与三星。但由于自身缺乏商业化能力,IBM已经将自己的芯片部门出售给GlobalFoundries,并退出了芯片代工业务,最终,IBM的2nm芯片制造技术与商用无缘。
因此,IBM这个曾经的“蓝色巨人”,影响力越来越低,越来越难以抓住时代和行业的风口,从而逐渐被其他企业赶超。
2.西门子公司
德国西门子股份公司(SIEMENS AG)创立于1847年,是全球电子电气工程领域的领先企业。西门子自1872年进入中国,140余年来以创新的技术、卓越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坚持不懈地对中国的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并以出众的品质和令人信赖的可靠性、领先的技术成就、不懈的创新追求,确立了在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
西门子专注于工业、基础设施、交通和医疗领域,从更高效节能的工厂、更具韧性的供应链、更智能的楼宇和电网,到更清洁、更舒适的交通以及先进的医疗系统,让科技有为,为客户创造价值。
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上,西门子公司设立知识产权总部,负责统一管理全球各分子公司知识产权事务。这种集中管理的组织体系,有利于该跨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在世界各地得以统一实施,有利于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也有利于避免重复研发、重复注册商标。
并且,西门子注重落实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职责,通过设立知识产权文献数据库实现数据沟通和信息共享,知识产权管理、研发、生产、销售和法律各部门之间经常沟通交流,避免重复研究,形成了内部高效的沟通渠道。
为了促进知识产权成果的应用及产业化和市场化,西门子积极开展产、学、研的合作。对于科研机构取得专利的技术成果,凡具有市场潜在价值的,企业就果断向科研机构购买专利技术或专利许可,尽快将专利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制定完善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并不断优化与更新,是西门子一直维持客户信赖度、市场稳定度的重要保证。